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探訪河北興隆縣救災安置點——

“臨時的家,也要溫暖”(在現場)

本報記者 史自強

2025年08月05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8月4日中午,在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救災安置點——六道河中學臨時安置點,食堂裡飄來陣陣飯菜香,村民們有序進入食堂。

  受強降雨影響,興隆縣部分村庄受災,當地緊急開展受災村民轉移安置。六道河中學臨時安置點自8月2日啟用以來,已接收受災群眾700余人,涉及六道河鎮的15個村。

  76歲的周家庄村村民陳國春端著餐盤說:“天天有熱乎飯,踏實。昨兒青椒炒肉、白菜粉條,今兒中午白菜炒肉、燒茄子、黃豆炒肉。”

  食堂外,冬瓜、蘿卜、圓白菜堆成小山。“社會捐贈了3000斤蔬菜,外加米面油,基本生活有保障。”安置點負責人王新宇說。

  緊鄰食堂是住宿區。安置點已啟用男、女生宿舍樓兩棟,共800多個床位,內部配備了充足的基本生活物資。

  3日下午,記者在住宿區遇到了正在發愁的王桂利。他來自小關門村,兒子才一歲多,由於轉移比較匆忙,奶粉罐快見底,尿不濕也所剩無幾。僅僅過了一夜,嶄新未開封的嬰兒用品就已經放在了床頭。“跟工作人員一說,大清早他們就從縣城捎來了。”王桂利說。

  “今日高壓157,給您開了藥,記得按時吃。”在安置點醫務室,來自六道河中心衛生院的醫生孫桂華,為72歲的村民華文起完成診治后,又為患有膝蓋滑膜炎的村民石秀杰開了止疼膏藥。

  在安置點,不少年紀較大的村民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要定期服藥。

  這間小小的醫務室,僅僅在4日上午,就接診了30多名村民。六道河中心衛生院的10多名醫生兩班接力守護。興隆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的醫生也及時抵達,每日至少開展兩次巡診。

  “多虧了這兒的大夫!”周家庄村的趙翠蓮舒展眉頭。趙翠蓮8歲的小孫女胡惜妍因感染導致雙眼嚴重紅腫,醫務室迅速處置,並安排救護車一路將孩子送往縣醫院。

  下午1時,記者再次看到小惜妍,她眼部的紅腫已消退不少。“懸著的心可算落地了。”趙翠蓮長舒一口氣。

  緊急轉移給村民們帶來了一些焦慮。在醫務室裡,白衣天使們用朴實的鄉音安撫大家﹔學校大屏幕也播放起了電影,充實被安置群眾的日常生活。

  “我們盡力用鄉親們最熟悉的方式,幫大家把情緒穩定下來,一步步回歸日常。”王新宇說。

  興隆縣教育部門每天組織數十名志願者,照顧群眾所需的每一處細節。“雖然是臨時的家,也要溫暖。”王新宇說,“我們將持續摸排調度,盡一切可能滿足受災群眾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5日 04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