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白求恩: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

張衛波

2025年08月08日08:29    來源:學習時報222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醫生,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為了支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他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后因傷口感染而病逝於河北省唐縣。他去世后不久,毛澤東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回顧歷史,白求恩對中國抗戰的貢獻,不僅在於救治傷員、籌建模范醫院、編寫醫學教材等,而且還通過通信和投稿等形式,向世界客觀地介紹中國共產黨。“共產黨是統一戰線的真正領導者”等,白求恩這些切身感受與評價,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國共產黨和延安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

白求恩1890年3月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936年11月至1937年5月,他曾積極投身於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為支援中國抗戰,1938年1月,他率領加拿大美國醫療隊奔赴中國,並於3月底輾轉到達延安。

在此之前,白求恩雖然通過閱讀斯諾、史沫特萊等人的相關書籍對延安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當他真來到延安時,這裡的一切讓他深受感動。他發現,盡管延安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但是成千上萬的學生卻將這裡視為理想中的“聖地麥加”。“在這裡,無論地位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相待,人們都有一種勤奮向上的精神,相處非常友好”,到處充滿著朝氣和活力。

在延安期間,白求恩對抗日軍政大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在《號角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抗大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大學”:抗大的學生來自中國的各個階層、各種不同的職業和行業,“有的來自百萬富翁的豪宅,有的來自幽居高牆之內的著名學府,有的來自廣東的貧民窟,有的來自北方風沙肆虐的沙漠,還有的來自山東的戰壕”。而且,抗大的教學方法十分注重實踐,要求“每一門教授的課程,每一種新知識隻有經過檢驗、証明和評價,才能作為真理而接受下來”,強調“理論不能與實際脫節”。對於抗大學生身上所體現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熱情,他尤其感動,認為“這裡學生們臉上都是幸福和快樂。他們就是中國的希望”“為了拯救中國,他們甘願獻出寶貴的生命”。

讓白求恩終生難忘的是,毛澤東在延安專門接見了他。據白求恩的隨行護士瓊·尤恩回憶,毛澤東和白求恩握手之后,“互相對視了一會兒,然后像兄弟似的擁抱”。當白求恩把加拿大共產黨員的証書交給毛澤東時,毛澤東接過黨証,並鄭重地說道:“我們將把你的組織關系轉到中國共產黨,你就是我們中的一員了!”在交談中,白求恩被中國共產黨的成就和毛澤東的人格深深打動。他在日記中寫道,現在明白了,為什麼毛澤東感染著每一個和他見面的人,“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感動之余,白求恩對毛澤東的講話和著作進行了認真學習,並在思想深處表示認同。因深受毛澤東《論持久戰》影響,他在致友人信中多次強調:“我們要持久戰,而且在日軍被趕出中國之前決不言和”“日本決不可能征服中國”。

在延安的所見所聞,對白求恩觸動很大。他堅信,中國共產黨和延安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認為“延安是未來中國的縮影,年輕而熱切,勇敢而活潑”。

共產黨是統一戰線的真正領導者

在延安期間,白求恩多次提出要去前線工作,毛澤東和軍委總衛生部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1938年6月,白求恩帶領加拿大美國醫療隊到達晉察冀邊區。在抗日前線,白求恩夜以繼日地工作,救治了大批傷員。

通過與當地軍民的接觸,白求恩發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政治影響十分強大”,是“抗日運動、土改運動及工會的領導者”。在晉察冀邊區,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地位和作用,讓白求恩印象十分深刻。白求恩認為,自建黨之日起,“中國共產黨一直為了中國的獨立而奮斗”。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為了團結更多人參加抗戰,“共產黨以所有進步人士聯合的統一戰線政策取代了以前的政策”。在他看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唯一有可能將中國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的綱領”,中國共產黨是“統一戰線的真正領導者”。

更讓白求恩敬佩不已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主根據地能夠以身作則踐行“三三制”原則。他認為,“八路軍與共產黨在這一地區的力量十分強大,如果她想建立一個蘇維埃政權是相當容易的事,但是她沒有這麼做。相反,八路軍和共產黨堅持在此建立統一戰線政府,在總共9名政府成員中,隻有2名是共產黨員”。在他看來,“三三制”原則的實行,非但沒有削弱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反而團結了更多的人,使共產黨成為群眾的楷模和主心骨。在晉察冀邊區,白求恩看到了“新民主共和國的曙光”。

八路軍是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

在抗日民主根據地,白求恩還對八路軍及敵后游擊戰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得知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殲滅了大量日軍時,他欣喜地說道:“它將作為中國走向最終勝利的一個轉折點,載入抗日戰爭的史冊。”他對八路軍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八路軍無論走到哪裡,都在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幾乎全部都由農民和工人組成,他們的軍隊同人民永不分離。”

在晉察冀邊區,他發現游擊隊的作用非常重要,“他們一刻不停息地活動,牽制了大量敵軍”。通過觀察,他注意到,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領導了游擊戰爭”,特別是在領導游擊戰爭的過程中,“八路軍不僅把紅軍在與國民黨斗爭的十年中的制勝策略教給游擊隊員,更重要的是,也向他們傳授一些政治理論”。鑒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有力牽制和打擊了日軍,他斷言:“游擊戰是這場戰爭的基礎,並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期間,白求恩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同時他被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和品格深深打動,認為“他們溫和、鎮定、智慧、堅韌,具有不可動搖的樂觀主義,對人民和藹對敵人冷酷,對人民充滿愛心對敵人充滿仇恨,無私、堅決、愛憎分明”。這使他對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認同感。他曾致信友人:“他們正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理應得到幫助。我還要待在這裡。”他還說道:“同他們一起工作,對我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1939年11月,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在寫給聶榮臻的信中仍然表示:“最近兩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