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圓桌會”聚焦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
新華社記者
2025年08月09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
202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科學謀劃封關前后的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工作,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穩步推進,努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海南篇章。
經黨中央批准,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正式啟動。封關運作的核心政策安排有哪些?封關后,對於人們往來海南、旅游消費、企業投資會有哪些影響?如何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封關運作平穩有序?
新華社8日推出第二十一期“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協調發展司副司長蔡平、財政部關稅司副司長吳京芳、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副司長蔣子軍、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副司長杜朝新,共話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
海南自貿港建設新階段的開始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也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備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
“全島封關運作是為了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新階段的開始。”蔡平說,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不是簡單打開大門,而是系統性構建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動的制度環境。封關后,將有更大空間探索實施更高水平開放舉措,無論是對海南高質量發展,還是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向世界表明,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
什麼是全島封關?蔡平說,全島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政策制度。“通俗地說,‘一線’就是對關外,封關后將實施一系列自由便利進出舉措﹔‘二線’就是對內地,針對‘一線’放開的內容,實施精准管理,保障內地市場秩序。”
海南自貿港建設核心政策之一就是進口商品“零關稅”制度。吳京芳介紹,財政部牽頭制定了貨物進出“一線”“二線”及在島內流通的稅收政策,以及海南自貿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
據吳京芳介紹,具體來說,政策主要內容是,在海南自貿港登記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以及在自貿港內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及民辦非企業單位,都可成為享惠主體。享惠主體自境外進口貨物,除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以外貨物,都可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實現“一線”放開。同時,“零關稅”貨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島內的享惠主體間流通時,可免於補繳進口稅收,實現“島內自由”。此外,對屬於海南自貿港鼓勵類產業的企業生產的貨物,在加工增值達到或超過30%時,進入內地可免征進口關稅。
“現有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產設備等3項進口‘零關稅’政策將納入封關后的貨物稅收政策一並實施。這樣,就基本確立了海南自貿港進口‘零關稅’制度體系,全球優質要素可以在海南更加自由便利地集聚、更加自由便利地流通。”吳京芳說。
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是自由貿易港的典型特征。在蔣子軍看來,在貨物貿易領域,封關運作政策制度設計的突出特點是實施更加優惠的“零關稅”政策、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通過降低進口稅率、放寬貿易管理,促進貨物在海南進出流動、中轉聚集。
封關運作后,海關如何監管備受關注。
“海關監管的重點是,‘一線’放開什麼,‘二線’就管住什麼,以及監管貨物在島內如何自由流轉。”杜朝新說。
全島封關后,海關將在海口港、三亞港等設置10個“二線口岸”,供貨物、人員等在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通行。同時,在10個“二線口岸”設置海關監管通道。
杜朝新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對出島貨物進行分類管理,將有限監管力量用在刀刃上。除“零關稅”、加工增值免關稅、放寬貿易管理措施等三類貨物要通過該通道出島,其他貨物均可通過非海關監管通道出島,無需接受海關監管。
共享發展機遇、共享改革成果
多項封關政策,便利全世界投資者到海南投資興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共享中國改革成果。
“全島封關后,經營主體能夠享受的‘零關稅’政策優惠力度進一步加大。”吳京芳說,更多經營主體可享受“零關稅”政策﹔享惠主體可進口更多“零關稅”商品,“零關稅”政策范圍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此外,享惠主體間貨物流轉更加便利。這將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有利於吸引相關產業上下游企業向自貿港聚集,推動產業鏈集群化發展。
不久前,商務部公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這是立足現行貨物貿易管理模式基礎,對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出的全新探索。對海南自貿港而言,大幅提升了其貨物貿易管理的透明度和開放度。”蔣子軍說。
他介紹,清單首次全面系統列明國家現行實施禁止、限制管理措施的進出口貨物、物品范圍,有助於經營主體清晰便捷地了解管理邊界﹔同時,清單放寬了對部分進口貨物的管理措施,如允許38個商品編碼的產品在海南自貿港開展保稅維修。“經營主體將切實感受到貿易便利、開放紅利。”
封關不等於封島,更加便利的貨物通關模式將在海南實施。
“徑予放行是為海南自貿港‘量身打造’的一種貨物便利通關模式。”杜朝新說,相比現行進口貨物在入“一線”時填進口報關單,需要申報105項數據,全島封關后,對徑予放行的不涉証、不涉檢的“零關稅”貨物和保稅貨物,可以簡化申報數據到33項,企業僅需填報必要的貨物信息,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和便利性。此外,海關還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利好企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全島封關運作深入推進,“‘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這一基本制度設計的影響將不斷顯現。
對此,蔡平總結為“三變”“三不變”。“三個變化是:對企業來說,‘零關稅’商品范圍將大幅增加,貨物進出口管理將進一步放寬,企業進口成本降低,可以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對個人來說,大家可以購買到更多豐富的免稅品,也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發展機會和生活品質都將得到提升﹔對政府來說,‘一線’管理環節大幅減少,‘二線’借助智能化手段精准施策,管理服務更加精准高效。”
蔡平說,“三不變”是:海南自貿港擴大對外開放的方向不會變,封關不是封島,而是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邁進﹔與內地便捷往來不會變,人員進出將按現行規定管理,不需要辦理額外証件,對需監管的貨物,也將採取多種便利化舉措,確保高效通行﹔堅守安全的底線不會變,將始終堅持同步防范重大風險,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方向正確、健康發展。
努力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全島封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新階段的開始,也是一項長期持續推進的任務。
“在海南島這麼大的范圍內實施封關運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需要統籌兼顧多個方面,關鍵要把握好‘三個銜接’。”蔡平說。
她說,做好“內”與“外”的銜接,既要保持海南與內地緊密聯系,又要加強與國際聯通,實現內外聯動、雙向賦能的高質量發展﹔做好“放”與“管”的銜接,在“一線”放開釋放開放活力同時,通過“二線”管住筑牢風險防線,實現開放與安全的平衡﹔做好“前”與“后”的銜接,統籌考慮封關前后政策差異,提前明確過渡安排,確保政策切換平穩有序、各項工作無縫對接。
蔡平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下一步海南自貿港建設重點是推進“五個自由便利”和“一個安全有序”,即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吳京芳說,全島封關后,財政部將結合海南自貿港建設實際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需要,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確保政策力度持續提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她介紹,下一步稅制改革重點是,落實好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現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符合自貿港建設需要的高端人才、優質企業落地海南﹔適時調整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不斷擴大“零關稅”商品范圍﹔研究進一步優化調整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積極研究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相關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實行正面清單管理﹔穩步推進銷售稅改革研究工作。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海南新增經營主體446.8萬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建省后前32年總和,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超過30%。
蔣子軍說,商務部將支持海南自貿港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繼續支持海南做強各類開放平台,持續發揮開放平台疊加優勢﹔出台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南補鏈延鏈強鏈,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
政策越開放,越要抓緊抓實風險防控工作。杜朝新表示,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政策實施和風險防控,健全“早發現、早處置”機制﹔推動協同共管,與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合作,建立享惠主體資質備案、運營管理、違規處置、聯合懲戒等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在口岸通關領域廣泛運用智能手段,強化“一線”進出境環節安全准入監管,持續提升“二線口岸”通行便利水平,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蔡平說,相信隨著全島封關運作穩步實施,海南自貿港一定能在開放和創新中開拓新局,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9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